汶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省西北部,居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县城海拔1236米。南距省会成都146公里,北离州府马尔康202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辖威州、绵虒、映秀、漩口、水磨、卧龙、三江、耿达8镇,龙溪、克枯、雁门、银杏4乡。201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99949人,其中,男性51814人、女性48135人,藏族20081人、羌族37353人、汉族40971人、回族1169人。
汶川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之称,是华夏始祖大禹的出生地,是全国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是国家羌文化生态体验区。围绕“世界汶川、大禹故里、熊猫家园”旅游品牌,以大禹文化、藏羌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门户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项目建设、旅游商品开发、羌禹文化体验为重点,狠抓旅游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建成宜居汶川、畅通汶川、平安汶川、健康汶川、科教汶川、低碳汶川。
历史沿革
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虒、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载: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读作汶江。
古属冉毵(sān)部年(公元前111年)以冉毵地置汶山郡,辖绵虒等5县,绵虒为郡、县旧址在今威州镇姜维城。东汉曾改绵虒县为绵虒道,西晋改绵虒县为汶川县。东晋后汶川郡侨迁都安(今都江堰市),废绵虒县。肖梁于绵虒县地置汶川县,西魏时省。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复置汶川县,县治仍在姜维城,直到明代宣德年间过治寒水驿(今汶川县绵池乡政府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迁汶川县治于威州。1958年曾撤汶川县与茂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复置。1990年底汶川县行政建置为3镇、14乡。
汶川因县西汶水(现岷江)得名,西汉时为绵虒县,西晋改为汶山县,并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1952年县城由绵虒迁威州;1958年茂县、汶川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2年恢复汶川县至今。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汶川县常住总人口100771人,其中:威州镇34460人,绵虒镇7845人,映秀镇2468人,卧龙镇2421人,水磨镇12574人,漩口镇13597人,龙溪乡3724人,克枯乡3078人,雁门乡7504人,草坡乡3826人,银杏乡2302人,耿达乡2857人,三江乡4115人。
2013年,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三江乡,设立三江镇,镇政府驻街村,辖原三江乡所属行政区域;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耿达乡,设立耿达镇,镇政府驻耿达村,辖原耿达乡所属行政区域。2014年,省政批复同意撤销草坡乡,将草坡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绵虒镇管辖。
纪念地有红军烈士纪念馆。名胜古迹有石纽村刳儿坪、姜维城等。县境西南部为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主要景点有大熊猫苑、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熊猫沟、正河、邓生原始森林、巴朗山高山草甸等。
阿坝州汶川县不仅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更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的故乡,还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
迥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镇政府后岷江与寿溪河交汇处的岸边台地上。塔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坐东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浆抹面。塔基由上往下微内收,底边长2.6米,高6.5米,西南面开拱形门一道,高2.4米,宽0.80米。
七盘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城南,距县城约7公里。沟长约30公里,沟口海拔1500米,沟顶的白龙池4020米,沟宽处300余米,窄处仅1米左右。沟内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山地风景区。
发表评论
相关内容查看全部
Copyright(C) 2010-2022 zjj616.com(张家界旅游团)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张家界凤凰古城旅游网授权,禁止转载张家界旅游自助游任何信息
张家界旅游客服热线电话:0731-85678026 传 真:0731-85678026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24小时服务电话:15111466622陈经理
网站联系QQ:2323600844或1789447693或1520368017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咨询报名) QQ:1486753189 (网站友情链接与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网合作)
张家界凤凰旅游服务平台-是湖南长沙地区专业化的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交流信息服务网站!
长沙张家界旅游网提供长沙到张家界旅游团,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线路,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在线预定,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等服务!
运营资质途乐旅游 许可证号:L-HUN-01200 湘ICP备18021764号
技术支持:张家界旅游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