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简称“临”,浙江省台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长三角经济圈南翼,东连东海、西接仙居、南连黄岩、北靠天台,台州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台州副中心城市,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蕴、江南名城秀丽山水、现代城市繁荣昌盛为一体的古城新市。
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唐以后一直是台州府治,台州府在南宋时为畿辅,临海作为其治所,在各方面均有较大提升。拥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迹、名特“四名”之城。宋代时曾被文天祥赞曰:“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临海话是吴语台州片的代表方言,保留较多古汉语发音、文言词语和句式。
临海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也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国宜居城市”称号的县级市。临海为中国沿海首批开放城市之一,私营经济发展快速,活力四射,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发祥地之一,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地形地貌
临海地质构造属华夏陆台闽浙地质的组成部分。境内地貌受西北部的天台山脉和西南部的括苍山脉控制,类型复杂多样,以切割破碎的丘陵和山地为主要特征,兼有谷地、平原、江河、滩涂、岛屿,其中山区、丘陵占2/3以上,形成”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格局。境内自然作用强烈,地貌以侵蚀堆积最为发育。主体可分西南—西—北部山地丘陵、中部河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和沿海岛屿四个类型。
临海境内背山面水,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有大雷、赤峰、羊岩诸山环立,海拔在700~1200米之间。中部是断陷盆地,东部为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浦纵横。其外缘为浅海滩涂,海域有大小岛屿86个。
河流水文
据统计,临海水域面积为台州最大,约132.6平方公里,拥有的河流也最多,共计2900多条,河道总长度约3360公里。临海自然水系主要属于灵江水系,小部分属于直接入海的洞港和海游港小流域。中、西部山丘区域溪流众多,东部平原河网纵横交错。
主要河流有灵江及其上游干流永安溪、支流始丰溪、双港溪、方溪、大田港、义城港以及直接注入灵江和台州湾的百里大河、直接出海的桃渚平源河网。其中,灵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流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7%,平原面积占22.8%,水域面积占6.5%。
气候特征
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7.1℃,全年积温5370℃,无霜期241天,平均蒸发量1231.4毫米,属湿润地区,5~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频繁。
交通
临海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台州及浙江沿海中部的陆上交通枢纽。
铁路
甬台温铁路(国家沿海铁路)纵贯全境,在临海设有临海站(客货两用)。
规划中的金台铁路初拟在2015年内开工建设,将设立临海南站和临海东站。
公路
沈海高速(G15)、台金高速公路(S28)、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214省道、322省道、225省道、327省道穿越临海全境,临海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公路网,直达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大城市。另外,杭绍台高速公路终点将位于临海市括苍镇。
临海拥有乡道以上等级公路69条,公路通车总里程1984.2公里,公路密度9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全面实现“等级公路通村率”和“公路硬化率”两个100%,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100%,市域“半小时交通圈”正形成。
临海市客运中心位于临海市靖江中路,南邻双鸽和平国际酒店,西连104国道。
规划中的临海市汽车客运总站综合体,位于临海大道以北、东渡路以东、柏叶路以南、东港路以西区块。市汽车客运总站综合体一期工程,按国家一级客运站标准规划建设,可满足高峰期日发送旅客4万人次的使用需求,是集公交客运、农村短途客运、长途客运、旅游客运、出租车服务为一体的公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并于2014.12.30正式开工,计划于2016年年底竣工并投入运营。
航运
浙江第三大内河——灵江航道穿境直通东海,有红光深水码头和对外开放的液化气专用码头,内外轮可通过海门港连接上海、大连、香港及世界各地港口。
临海头门港地处中国南北航线与长江航线“T”形黄金交汇点,距国际主航道仅13.5海里,港区两侧自然水深8至12米,规划码头岸线总长约28.7公里,年设计吞吐量1.61亿吨。是台州沿海产业带的重要增长极,是浙江海洋经济的新高地。通过金台铁路、金台高速,向浙中、浙西以及江西、湖南辐射。头门港一期工程估算投资约104亿元(于2014年12月26日正式开港),这是作为国家战略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未来可发展石油仓储、能源储运、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
航空
台州路桥机场距临海市区50余公里。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距离临海市区150余公里。
临海头门港区还规划建设一个民用机场。
旅游
临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发达,还保留着许多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和大批珍贵文物,著名的有:江南古城、巾山塔群、东湖公园、桃渚戚继光抗倭古城、武坑风景区、大坎头珊瑚岩、谭纶画像、戚继光表功碑、千佛塔、溪口古窑址群、郑虔墓、翼龙化石产地保护区等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峰、珊瑚岩群分别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和多功能国家级地质公园。台州府城墙和桃渚古城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渚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涌泉寺、三峰寺等旅游景点建设也已完工。
主要景区
台州府城墙
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位于临海市的老城区,始建于东晋(一说南朝),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至公元1016年)重建。后元代统治者下令拆毁各地城墙,台州府城墙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得以幸免。历代均有修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瓮城。是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先生把台州府城墙赞誉为北方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东湖
东湖位于临海市区。开凿于北宋,湖面平波十顷,亭台如画,中悬洲渚,堤隔桥连,春风秋月,流光溢萌,芳香四溢,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临海东湖之名,以紧临台州府城墙东侧而得,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此湖的历史也是有些来头了,据说是在宋熙宁四年(1071)时,由郡守钱暄开凿而成。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
括苍山
括苍山,又名真隐山、天鼻山,主峰米筛浪位于临海市括苍镇,是浙江名山之一。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6米,是浙东第一高峰,被称为“泰山之佐”。《台州府志》曾引用《五岳图序》云:“登之见沧海,以其色苍苍然接海,故名括苍。”
括苍山,是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这里欣赏日出以后又可领略山下雾海抬升成云的云海奇观。
巾子山(巾山)
巾山,位于临海市西南隅,高百米,三面临街,南濒灵江,两峰耸立,中垂凹谷。相传皇华真人得道升天时堕下巾帻而成此山,山上石壁仍刻有“遗巾处”。
山形东望如麒麟,西看似伏牛。峰顶双塔差肩屹立千年,称大小“文峰”,建于唐朝。山腰建有南山殿塔,西有多宝塔。一砖一佛,共千余尊,又叫“千佛塔”,一山四塔,实属少见。山顶两峰对峙,峰上各一塔,称“大小文峰塔”,同时建于唐代,皆重建于清代同治四年(1865),西峰西南侧,有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的南山殿塔,秀挺如笋,与左侧一棵古樟并立,一纤一壮,相映成趣,南山岭北,有一塔,为元代大德三年(1299年)所建;山上林木茂密,风景幽丽,著名的景点有:三元宫、南山殿、巾山寺、天宁寺、茅庵、望江楼、听涛阁、翠微阁、明代摩崖题刻40余年。历为道、佛名山。
桃渚城
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明代抗倭遗址。古城的东、南、西建有三座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利用防守,便于杀敌。城内保存完整的古军事街巷格局,东门至西门的主街有5米宽、400米长似游龙形,互不望底。南门至衙门是官道,笔直通往,衙门的右侧是练兵的校场;左侧是休憩的花园;前面是穿城而过的化龙渠;后面是山脚通向东敌台的通信道。南北小巷各有五条,错齿交叉,互不直通。环内线一周是跑马道,有4米宽,用于运兵防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临海市区东南约41公里东海之滨的桃渚镇城里村,东南距海仅10余公里。桃渚城是浙江省保存最完好的所城,是研究明代卫所制度与沿海防御体系的重要实物资料。
紫阳古街
紫阳古街位于临海的江南长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浙江第一古街。紫阳古街因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全长1080米,宽4至5米,为南北走向,贯穿古城区,是目前国内最长、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古街区,沿街两侧商铺林立,药铺、染布坊、茶馆、酒楼等百年老店鳞次栉比,热闹繁荣。长期积淀的民俗风情、文化内涵、古老名店,显示出无限的魅力。
台州府文庙
台州府文庙,位于市区回浦路与府前街交汇处,始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是州学之所在。明清时期,台州文庙府学规模有所扩大,是明清时期台州最大的文庙府学,呈现出右庙左学的新格局,开创了台州文庙“庙学合一”的新体制。一度时期,台州府文庙曾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台州府文庙已显斑驳,只有那高翘起的飞檐,还表明它曾经的显赫地位。2001年6月进行修缮,按照《台州府志》等史志记载的孔庙原貌进行。2005年,台州府文庙重新修缮落成。修复后的台州府文庙有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棂星门,潘池,东、西两庑,杏坛,露台,大成殿,明伦堂,启圣殿等,占地5000多平方米。
江南大峡谷
江南大峡谷,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尤溪镇境内,东北距临海市区12公里,东临台州市50公里,南连黄岩长潭水库,西融括苍山省级旅游区,峡谷全长约35公里,沿线海拔高度300-900米,呈阶梯式上升。
江南大峡谷以其神秘而诱人,以其秀美而揽胜,境内景点很多,有清澈见底的指岩浴场、美丽幽静的情人谷、惟妙惟肖的鲫鱼岛、深邃险峻的漏斗峡、深不可测的七折潭、峭壁如削的天门岭、碧波荡漾的竹海、涛声阵阵的松林、神秘幽雅的法海寺、古朴原始的坪坑古村……有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七折潭、羊尾、天门岭),温带绿叶阔叶林原始植被保护区1个,野生植物保护区1个。
发表评论
相关内容查看全部
Copyright(C) 2010-2022 zjj616.com(张家界旅游团)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张家界凤凰古城旅游网授权,禁止转载张家界旅游自助游任何信息
张家界旅游客服热线电话:0731-85678026 传 真:0731-85678026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24小时服务电话:15111466622陈经理
网站联系QQ:2323600844或1789447693或1520368017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咨询报名) QQ:1486753189 (网站友情链接与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网合作)
张家界凤凰旅游服务平台-是湖南长沙地区专业化的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交流信息服务网站!
长沙张家界旅游网提供长沙到张家界旅游团,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线路,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在线预定,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等服务!
运营资质途乐旅游 许可证号:L-HUN-01200 湘ICP备18021764号
技术支持:张家界旅游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