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古称越嶲,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处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的东北麓,凉山州北部,东邻美姑县,南接昭觉县、喜德县,西界冕宁,北连甘洛县、石棉县。
2011年,越西县面积2256.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3万公顷。辖40个乡镇,289个村、908个村,年末总人口327607人。
2011年,越西县成功举办“文昌故里·中国越西第二届油菜花节”、魅力越西“红歌唱响凉山”纪念建党90周年红歌县歌比赛。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增越西县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地形
越西县境内多山,主要以横断山脉为主,山川南北纵列,地势南高北低,岭谷相对高度1000―2000米,最低海拔达1170米,最高海拔4791米。
气候
越西县气候属西昌巴塘亚热气候区,天气凉爽,雨量充沛,四季不太分明。气候受地形影响,夏秋湿润凉爽,冬春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13.3℃,年均降雨1113毫米,越西县内多山海拔1600-2100米地区,年均气温为11.3-13.3℃。
水文
越西县河流纵横,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条河流。其中,有两条流域面积达500平方公里以上。
民族
至2011年底,越西县总人口32760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12‰,彝族240652人、占总人口的75.42%,其它民族有汉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旅游
越西县旅游以南方丝绸古道”为主线,各景点均在“古道”旁。重点旅游点在县城以北有“树衔碑”、“天皇寺”;在城以南有“零关古道”、“文昌帝君诞生地(文昌宫)遗址”。
树衔碑
位于县城城北18公里处。属“县级自然奇观保护点”。景点为清代一汉族墓碑,被坟上一大树衔起,提断墓碑。树衔首大半截石碑生长达0.6米,形成一大奇观。此景点已录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景点近100平方米。
天皇寺
城北5公里处的山岗上。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佛教寺院。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故事、诗、楹平。面积50亩。
申果庄自然保护区
凉山州越西申果庄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位于越西县东部,于2002年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3000米的申果庄区是越西县最偏远的行政区,位于大凉山横断山脉东麓。除大熊猫外,这里常见的珍贵野生动物有小熊猫、黑熊、扭角羚、岩羊等10余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该区与美姑大风顶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相连,生长着广阔的箭竹林,常吸引大风顶的大熊猫来此地徜徉。
塔拉崖刻题记
塔拉崖刻题记位于越西县白果乡塔拉村东面约9平方米的崖壁上。题记为楷书,从右至左,竖写,每字见方10厘米,共30个字。题记刻于明代万历癸丑年。其内容为:“明左都督刘綎同男文昭奉旨征剿番倮,岁之,万历癸丑季冬,师抵此地全捷。”
零关石刻题记
零关石刻题记位于越西县丁山乡丁堰村,刻于清末,位于丁山桥头西北39米的山脚石壁上,写字的壁面长1.8米,宽1.05米。
树衔碑
树衔碑位于越西板桥乡窑村。墓坐北朝南,清道光年间建,占地长10米,宽7米,面积70平方米。因坟头的一颗野梨树枝靠在青石碑上生长,树衔着重达几百斤的大半截青石生长,故称树衔碑。
鬼谷”达布络魔 “达布络魔”汉语称作“碧鸡山”,位于越西县和甘洛县交界处,中心点在北纬28度44分825秒,东经102度42分168秒,最高峰海拔3992米,是凉山彝族传说中魔鬼居住之地,所有驱鬼除魔的仪式都会把鬼赶往那里,俗称彝族“鬼谷”。
长海
长海海拔3020米,水面147亩,最深处16米多。阳糯雪山山岳中从南到北分布着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总面积约1875亩,彝族语言称“俄落则俄”,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120公里,主峰铧头尖海拔4791米,属大凉山北部的最高峰。
新民古城遗址
新民古城遗址位于越西县新民镇新市村,在马敞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古城遗址呈长方形,南北城墙长各547米,东西城墙长各633米,面积346251平方米。古城现尚存若干段城墙,城墙的大体轮廓尚清晰,夯土层明显。古城内曾发现过汉墓,出土了汉砖、陶罐、兵器等文物。据文献记载,新民为汉代越巂郡阑县所在地,元代是邛部州州城,是凉山州境内唯一保存至今的元代文化遗存。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新民古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族风情
越西县主要居住有彝、汉、藏、回4种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65%。越西彝族服饰、风俗与凉山州其它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男装
蓝、黄、红布缠头,左前方缠绕一束“英雄结”。上身穿窄袖、紧身、斜扣的短装上衣,上衣外披“擦尔瓦”。下身穿“大裤脚”下装。领口、袖口、裤脚边、襟边均绣有花边。
女装
未婚姑娘梳发辫,中缠红头绳,蓝红布绣花头帕叠似瓦片,发辫经头帕中段覆盖头上。上身穿高领斜扣镶花边短衫,外套白毛镶边领褂,衣袖绣三角形对称花纹。耳缀银箔泡花。下身穿筒形褶纹两节裙。婚后改穿三节百褶裙。婚后妇女头戴茶叶形状青蓝布夹帽,帽檐及后脑处绣简易花纹。中老年妇女的上衣较宽大,长可及膝。妇女和男子一样,常披“擦尔瓦”和披毡。
彝族妇女心灵手巧,她们刺绣的镶边花纹有:日、月、星、彩虹、白云、山、水、波纹、鸡冠、羊角、牛眼、树叶、花卉、什物器皿、古老钱、几何图案等。色调和谐,绣工精细。
彝族人民普遍好客,诚挚大方。无论认识与否,到了彝家,主人都热情接待,杀鸡、宰猪、羊等待客。敬客人吃鸡头,客人走时送半边猪头或一块羊膀肉。家中人员除陪客的外,须让客人吃后才吃。敬酒是普遍的礼俗。遇着熟人,敬你半斤必回敬半斤,习俗“转转酒”,如果拒饮敬酒,视为不礼貌。
彝族的节日有火把节、彝族年。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7月24日,节日里人们要耍火把,还有斗牛、摔跤、赛歌、赛马、跳舞等比赛活动。整个节日是“火的旋律、歌的海洋、力的角逐、爱的升华”。
宗教
原始宗教
民主改革前,处于奴隶社会的越西县信仰停留在原始阶段。毕摩:毕摩是彝族中的祭师,是专职的宗教职业者,经家传或学习而成。
佛教
封建时代,汉民族普通崇敬神灵,深信佛教“因果报应”说教。因而,自发捐助,普建神庙,就近朝拜。明清期间,仅有万人的城区,建有寺、庙、庵等,以天皇古寺为隆盛。
道教
崇老子、东华少阴君。明洪武时,城外南街建真武观,为道士仰奉团拜之所,属南宗全真派。民国初年废止。
伊斯兰教
越西县内第一个清真寺在元末明初建于保安。为便于南北居住的回民朝拜,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越西石城竣工后,将保安清真寺迁至城内敦化巷拐角处建新寺。
天主教
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法籍光司铎(神甫)来县城传教,在中所街上及新民茶园设经堂。民国5年(1916年),路司铎在县城城隍庙巷建教堂“永安公”。教堂有神甫1人,会长、修生童贞女、传教士及教书先生多人。教堂经费由西昌主教区核拨。“永安公”神甫更迭共8人,其中法国籍4人,中国籍4人。
基督教
民国36年(1947年)组建,年底上报有教徒465人,附设于永安公福音堂。解放初,随天主教堂关闭而停止活动。
名优特产
天麻
又称赤箭、定风草、独播芝,是兰科Ochidaceac多年生寄生植物。主产于云南,四川,陕西及贵州等地。药用其干燥块根,是贵重中药。早在两千年前《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天麻的功效.以后《名医别录》,《植物名实图考》均有记载,是越西县的特产。
越西苹果
越西苹果久负盛名,是四川省苹果生产基地县。1977年,越西苹果打入国际市场,销往香港的“红苹”吨价达700美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越西苹果色泽鲜艳,口感好,甜度高,获“四川省名优果”、“四川省无公害产品”、“四川,中国西部博览会优质农产品奖”等多项殊荣。
越西花椒
越西花椒有着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在清代、民国时期就有栽种,其产品有正路椒、岩椒、高脚椒等几个品种,正路椒俗称红椒,是栽培的主要品种,因其色鲜、味正、浓香、味麻、芳油含量高而盛名。1972年,全县的花椒总株数达80余万株,年产量约25吨。花椒这一农村家庭副业随后在顺河、新民、城关、中所、普雄等地迅速发展。1979年,在广州的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越西贡椒脱颖而出,一举夺得质量评比第一名,确立了其优势地位。
发表评论
相关内容查看全部
Copyright(C) 2010-2022 zjj616.com(张家界旅游团)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张家界凤凰古城旅游网授权,禁止转载张家界旅游自助游任何信息
张家界旅游客服热线电话:0731-85678026 传 真:0731-85678026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24小时服务电话:15111466622陈经理
网站联系QQ:2323600844或1789447693或1520368017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咨询报名) QQ:1486753189 (网站友情链接与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网合作)
张家界凤凰旅游服务平台-是湖南长沙地区专业化的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交流信息服务网站!
长沙张家界旅游网提供长沙到张家界旅游团,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线路,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在线预定,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等服务!
运营资质途乐旅游 许可证号:L-HUN-01200 湘ICP备18021764号
技术支持:张家界旅游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