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透明,不进店,不购物,让旅游回归本来的乐趣-张家界旅游团!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最新报名 | 联系我们
热门搜索张家界 黄龙洞 宝峰湖 天子山 凤凰
旅游预定电话 15111466622
当前位置:主页>福建地区> 详情

长汀县在哪里,长汀县在哪个省,长汀属于哪个市

来源: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网   作者: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网   发表时间:2017-1-6 21:35:56    浏览:

   长汀县,别称“汀州”,简称“汀”。
   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是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是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
   至宋代,汀州府与省内其他七府构成了享誉海内外的福建八闽。
   长汀城自盛唐到清末,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明清两代汀州府管辖长汀、宁化、清流、归化、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八县。
   长汀是客家人的发祥地,孕育客家文化的摇篮,是历史上客家人聚居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被誉为世界客家首府。绕城而过的汀江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
   长汀集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的客家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于一体,是著名的唐宋古城、全国著名的美食城、闽西革命老区。
   1994年1月,长汀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福建四大名城之一;
   2004年,长汀被评为“中国客家菜之乡”、“福建省美食名城”;
   2005年2月22日,长汀被列入全国重点打造的12大红色旅游区之一、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和全国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08年1月,长汀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
   2012年,获“中国十大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称号;
   2014年,长汀县被列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2014~2016年,入选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评选的“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曾称誉道:“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山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

   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设置汀州,是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至宋代,汀州府与省内其它七府构成了福建八闽。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间,汀州一直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文物,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汀是著名的唐宋古城。众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成为汀州古城景观的一大特色,巍峨耸立的唐代城楼汀州三元阁,唐代大历四年修建的汀州古城墙,宋明时期大规模扩建至4119米,城墙像一串璀璨的宝珠,从卧龙山顶分东西蜿蜒而下,合抱于汀江之滨,素有“观音挂珠”之称,把汀州城装缀得独具一格,分外美丽,现保存下来的古城墙将古城门及其古城楼-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全长1500米,近几年长汀已修复汀州古城墙2100米,使其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标志性建筑。还有风格独特的的汀州府城隍庙、汀州云骧阁、汀州南禅寺、汀州刘氏家庙、汀州李氏家庙等众多古迹见证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内涵。
   唐代宰相张九龄,法医鼻祖宋代长汀知县宋慈,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宋代诗词大家陆游,明代《天工开物》著者宋应星,清代著名大学者《四库全书》总篡纪晓岚和长汀籍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等一大批文人志士都在长汀留下了足迹,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文化色彩。作为古汀州所在地,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吟诵,唐代的张九龄,宋代的陆游、宋慈、陈轩、王捷,明代的马驯、郝凤升、宋应星,清代的上官周、黄慎、杨澜、纪晓岚、黎士弘、康泳、江瀚等,都以如椽巨笔为长汀的山川风物写下不朽的诗篇、著作,流传于世。
   客家文化——世界客家首府“汀州”
   客家首府是历史上的建制汀州的别称;
   如今指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长汀县,在漫长的客家人迁徙的历史上汀州作为第一个府治行政机关而存在,所以被海内外一亿多客家人称为客家首府,在原汀州管辖长汀县周遭的八个县依然是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
   长汀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福建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一直到清末均是州、路、府的治所。从晋代开始,成千上万中原汉人--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灾荒,纷纷南迁, 定居于汀江流域,在与当地土著居民相互融合中,形成中国汉民族中一支独特的民系--客家。
   南宋时,随着汀江航运的开通,汀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延伸和组成部分,汀州城成为连接赣州、梅州的中心枢纽和商贸重镇,“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尔后,无数客家人又从这里起步,顺着八百里滔滔汀江水漂洋过海,不断向外迁移,播衍海内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汀江流域成为客家民系的摇篮、天下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和祖籍地,汀江被称为“客家母亲河”,汀州作为客家人的发祥地和大本营,被尊为客家首府。

   千百年来,小城如金瓯安放在闽赣两省交界处山谷斗绝的盆地中。四周沃野平畴,城内卧龙山,一峰突起,不与群峰相连。而依山沿河修筑的古城墙,把半个卧龙山圈进城内,构成了挂壁城池,形成城内有山,山中有城的独特格局。那汀江更像一条飘逸的白练,穿城而过。城枕山临溪,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汀江之畔。城因水而美,江因城而更加灵动迷人。宋朝汀州太守陈轩将之形象地描述为:“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 半个多世纪前,一个饱览了大半个中国风光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在汀江边充满深情地赞叹:“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福建长汀,一个是湖南凤凰。” 长汀人杰地灵,哺育、造就了一大批杰出才俊。从宋至清(缺元代)历代科举,汀籍进士70名(含武进士4名),举人265名(含武举人87名),特奏42名,荐辟16名。明清两朝“五贡”528名。孙中山的祖先曾在汀州定居,著名爱国人士江庸的祖籍地也在汀州,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写道“五百年前,我的祖先是福建汀州人”。辅佐郑成功收复台湾、最后使台湾回归祖国的清代名将刘国轩,清代著名大画家上官周、黄慎,近代著名学者江瀚等,则是这块土地哺育出的杰出代表。
   历史上,许多著名文化名人的名字响亮着这座千年古城。唐代名臣张九龄,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大词人辛弃疾、大诗人陆游、世界法医鼻祖宋慈、抗元英雄文天祥和赵纲,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思想家王阳明、文学家宗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等,都曾被这块土地深深吸引,留下了珍贵的足迹。他们登台临风的吟咏、泼墨挥洒的流云、忧国忧民的慨叹,使得长汀历史文化的浩卷更加璀灿辉煌。


   红色文化——中央苏区源头“红色小上海”

   长汀(又名汀州),位于福建西部,武夷山脉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为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陲要冲,号称福建西大门。
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源头、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是中国著名革命圣地,是名扬中外的世界客家圣地、客家首府、客家大本营,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名城。
   长汀是中国21个革命圣地之一,是共和国最不应该忘记的中国革命圣地。长汀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故乡、红色土地、红旗不倒的地方,对早期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发祥地,是早期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是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区,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1927年9月6-8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八一”南昌起义军进驻汀州,第一次在长汀决定和实行“打土豪,筹军饷”的财政政策,揭开闽西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新篇章,并帮助建立中共长汀支部。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在长汀长岭寨首战告捷,攻占汀州,毛泽东在长汀创建闽西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闽西赣南第一支地方武装-长汀赤卫队,在长汀汀州辛耕别墅绘制中央苏区蓝图,红军在长汀起家和发家,红军自创建以来在长汀第一次发放军饷,红军在长汀第一次统一军装。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在长汀水口“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
   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在汀州主持红四军前委会,正式决定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前工作是从长汀开始准备的。
1931年9月长汀城被批准设立汀州市,这是我党自建党以来首次创建的第一个设市城市,是中央苏区唯一的设市城市,是福建第一个设市城市。我党早期城市工作管理、工商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最先在汀州市实践和积累的。
   长汀城根据上级指示选择当时设立汀州市绝非偶然,最先是为建立“红色国都”作准备的,1931年9月28日毛泽东、朱德率领苏区中央局和红军总部进驻瑞金前原定计划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汀州召开,10月3日苏区中央局电告上海临时中央才正式确定在瑞金召开,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并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同日汀州城西“一苏大”假会场吸引敌机前来轰炸。
   1932年2-3月,第一个福建省军区、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等机构先后在长汀成立;
   长汀成为福建革命运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福建苏区首府,被誉为“红色闽都”。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胡耀邦、陈毅、任弼时、陈云、叶剑英、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罗荣恒、林彪、贺龙、叶挺、郭沫若、董必武、项英、陆定一、萧克、邓颖超、康克清等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将帅在长汀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领导过伟大的革命斗争。
   中央红一军团在长汀南寨广场“汀州整编”诞生。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在长汀英勇就义,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在长汀壮烈牺牲,2万多红军将士为革命牺牲于长汀。长汀钟屋村(今中复村)是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今日长汀中复村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1934年9月30日共产国际正式复电同意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之日,中央红九军团奉命从长汀钟屋村观寿公祠起步实施战略转移,迈出红军万里长征第一步。
   在革命战争年代,长汀有2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有6700名长汀籍烈士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共和国开国将军13名。长汀这块红色的土地锻造出了近40位将军级、省部级领导,杨成武、傅连暲、黄亚光、何延一、梁国斌、童小鹏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长汀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赐予了长汀许多彪炳史册的第一笔,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在长汀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址遗迹。长汀现有革命文物级别之高、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居福建全省之冠。
   中办、国办《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长汀列入全国重点打造的12大红色旅游区之一、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和全国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胡锦涛、贾庆林、习近平、贺国强、王兆国等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到访视察过革命圣地长汀。

   民间文学

   长汀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诙谐有趣,语言流畅,性格明朗。神话传说故事主要有《河龙布雨》、《牛的传说》、《水鬼朋友》等;人物故事主要有《解晋的故事》、《定光伏虎故事》、《胡瞎哩的传说》、《九斗冇的故事》等;地方故事主要有《水漫天一楼》、《钱财与人意》、《太平军在汀州》等;寓言笑话主要有《人为财死》、《三个傻哥》等;革命故事主要有《毛委员的故事》、《老伙夫》、《商人不是敌探》、《枪的故事》等。
   长汀民间歌谣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长汀客家语言色彩和风格。主要有长篇叙事歌《赵玉林与梁四珍》、《孟姜女》等;中短歌有《手提灯笼送郎归》、《十二月长工》、《苦情歌》、《怨娘歌》、《长工苦》、《讲了要恋就要恋》等,以及大量的革命歌谣。
长汀民间谚语大致可分为外来谚语和本地谚语两类。外来谚语大多与各地通用。本地谚语是长汀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世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典型的长汀地方文化特点。

   民间艺术

   长汀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舞龙灯、踩船灯、高跷、抬阁、打花鼓、花灯、角子灯、十番、长锣鼓、公嫲吹、南词北调、客家山歌、汉剧、楚剧、采茶剧、木偶戏、民间剪纸、根雕、竹编、铁画等。这些民间艺术秉承中原汉族遗风,融合地方色彩,形成特有风格,深受客家人的喜爱。
   客家山歌是长汀最广泛流行的民间音乐,是汀州客家文化艺术的结晶。它既融和了粤东、赣南等地山歌的特点,又富于闽西特有的风格,歌词明白晓畅,朴实无华,大多采用比兴手法。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对唱,在山野田园间一唱一和、一问一答,或抒情、悠扬、缠绵,回味无穷,或叙事、高吭、激越,一泄无遗。爱情是客家山歌永恒的主题,但情歌不是客家山歌的全部,劳动、历史、传说、儿歌、童谣等等都是山歌表达的对象。公嫲吹是一首著名的长汀民间器乐曲。它是以演奏乐器中其中二件乐器“公吹”和“嫲吹”命名的。乐器形似唢呐,但比唢呐长三倍左右。“公吹”音色低沉,浑厚,音域宽广;“嫲吹”音色柔和,圆润,清亮。“公吹”和“嫲吹”之间的关系是纯五度的复调关系。演奏中以“公吹”和“嫲吹”为主要乐器,配以二胡、扬琴、三弦、中胡、大堂鼓、大堂锣、小锣、闹钹等乐器。
   “公嫲吹”曲调扣人心弦,振憾人心。时而旋律舒展优扬,似一对老夫妻在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时而交替吹奏,互问互答,象这对老夫妻在倾诉各自的心声;时而缓慢低沉,缓缓吹来,象这对老夫妻在抚摸自己的白发,叹息岁月的无情;突然乐器齐鸣,震人魂魄,分明是相依相伴几十年的亲人突然去世后悲愤交加、撕心裂肺的哭声;转而呜咽声声……
   “公嫲吹”的作者和创作年代无从查考,由民间艺人历代相传保留下来。“公嫲吹”的曲调内涵及吹奏水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1985年由长汀民间艺人赴省演奏,被评为优秀节目。


   宗教文化


   长汀客家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种,而大多数客家人信仰佛教。
   佛教传入长汀有千余年历史。第一座佛寺开元寺创于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时)为长汀佛教鼎盛时期,北宋时先后有两名高僧伏虎和定光来汀传教。定光、伏虎圆寂后,僧众尊崇为神佛,与观音合称“三太祖师”,信徒遍布汀州各县,后传至台湾,今彰化有定光图佛庙,淡水有鄞山寺,均由汀州移民创建。长汀近百年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农历九月十四日为迎送定光、伏虎的会期,颇为隆重。1937年汀人本湛和尚创建八宝山峻峰寺,剃度40余名僧尼,接收500余名在家弟子,闽西各县僧尼多属本湛徒嗣。截止2009年7月,全县有寺庙100多座。
   道教传入始于唐代,在唐宋两代颇为盛行,清初顿衰,到清末县内已无正式出家道士。截止2009年7月,仅有少数民间道士活动。
   天主教两次传入长汀。首次为明末崇祯年间,活动10年后停顿。第二次于清光绪年间传入,一直延续,截止2009年7月,存教堂1座。
   基督教于清光绪年间传入,至2009年已有90多年历史。1941—1945年教会最盛。截止2009年7月,存教堂1座。
   此外,长汀还有许多民间信仰,大约可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神,二是英雄神,三是宗教神,四是家族神。汀城东门外的汀州天后宫,初建何时未详,公元1825年(清道光五年)重建,殿宇巍峨规模宏大,在海外颇有影响。

   民居建筑

   “九厅十八井”是长汀的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前后左右对称,布局严谨。这种民居规模大的可容纳一个家族几十户人居住。有的前设门楼,后有闺阁绣花楼,并建有“美人靠”弧形栏座椅,典雅别致。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土楼、九厅十八井、围龙屋)之一,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客家地区,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

 

   名优特产


   概述


   长汀物产资源丰富,世界五大名鸡之一的河田鸡肥嫩鲜美,善斗称雄,唐代曾选送长安,列为斗鸡之一;
  “汀州八干”之首的豆腐干,加工精细,代代相传;圆金柑甘甜可口,被列为优质水果;
玉扣纸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
   具有500多年历史,被誉为“济世圣品”的“惊风化痰丸”远销东南亚;
   红娘酒、毛边纸、红菇、香菇、笋干、板栗、咸梅、柿饼、蚊香等特产,更是名不虚传。


   特色菜


   客家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肴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续,此外,还与东江封闭的交通环境有关,闽西属山区,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响,从而使客家菜在较长的时间里自我成型,自我演变而自成一家。

   长汀的客家美食,种类繁多,制作技艺精湛,独具地方特色:咸鲜辛辣,原汁原味;主题新颖,构思严谨;造型脱俗,色调和谐;雕工精细,图案清晰。长期以来,长汀人把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结合,继承与发扬相辅相成,烹调出风味独特的“地方菜”、“客家菜”,并自成一种系列。

 

   三角豆腐饺

   三角豆腐饺是明清以来长汀筵席中的佳肴。此菜制作颇为考究,是用豆腐做皮,瘦肉、香菇、冬笋、葱白等做馅,精工制作而成。汀州厨师制成的三角豆腐饺,皮白肉香,鲜嫩甜美,在豆腐菜肴中独具一格,别有风味。

  
   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独特的风味食品,在汀州同样广泛流传,世代相袭,至今仍在许多乡村保留。擂茶是将适量的大米加进芝麻、黄豆、花生、茶叶以及桔皮等擂制后,熬煮而成由于长汀客家喜欢将大米加进擂茶中,所以又叫擂米茶。擂茶风味独特,清香,微苦,呈灰绿色,稀糊浑浊,喝起来却十分可口。因擂茶中有部分的中草药,能起到解毒通气的功效,所以客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以喝擂茶为习俗。

   白斩河田鸡

   长汀民间烹鸡的方法多式多样,以白斩河田鸡最为著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脱骨而深受赞誉,为汀州自古以来之名特优佳肴,向来被列为闽西客家菜之首。其鸡头、鸡爪、鸡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个鸡头七杯酒,一对鸡爪喝一壶”之说。1986年省闽菜评比中,“白斩河田鸡”荣获地方特殊风味菜点称号。

   皱纱肉

   皱纱肉俗称“烧大块”,是长汀传统菜肴,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谱。皱纱肉皮似皱纱,综红晶亮,色香味俱佳。

   凤凰醉酒

   据《中国菜谱》载:“河田鸡起源于福建长汀县河田镇”。据民间传说,唐开元年间河田鸡选送到长安,每每取胜,列为斗鸡之雄。
   长汀米酒娘,素以民间精工酿制,纯天然原料,含有20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酒娘、鸡是长汀食文化园地的两朵奇葩。融鸡酒于一体烹制菜肴,深为来宾青睐。[特色]鸡似醉卧缸中,鸡皮金黄油亮,酒香扑鼻,令人谗涎欲滴。

烧肝花


烧肝花盘菜是长汀传统菜肴。因其味道香脆,为下酒妙品,故流传久远。(特色)色泽金黄,外酥内软,食而不腻。


   生焖草鱼


   长汀城乡池溏、水库大多放养鲩(草鱼)、鳙(大头鲢)、鲢、鲤等,每日都有鲜鱼上市。而人们最爱吃草鱼,因其汤鲜肉嫩,老少皆宜。
   《长汀县志·物产志》记载:鲩,即草鱼,似鳟而大,形长身圆,肉厚而松,其种来自九江,邑人蓄之池塘,以草饲之,故俗称草鱼。
   生焖草鱼自清末以来为婚喜贺庆、华厦落成等宴席的主菜。

   温水鱼

   河田温水鱼以肥、鲜、嫩著名。相传温水鱼起自明代,里人发现温泉下游有一种鱼,圆扁无鳞,肥大色美。钓上岸来在地上蹦跳片刻,全身即显出丝丝血痕,在锅中稍煮即熟,鲜嫩无比。于是人们便在温泉下游挖池,试放鱼苗养殖。细心观察,多数幼苗适应环境,发育正常,半年中竟长成肥美大鱼。后又养殖鲩(草鱼)、鲤、鲢等,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小吃

   长汀豆腐干

   长汀豆腐干是闽西“八大干”之首,始于唐开元年间,采用传统工艺科学方法加工制作,配以肉桂、公丁、大小回香等十余种中草药材,卤制而成。是一种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的绿色食品。它有3个品种:五香豆腐干、酱油豆腐干、黄色豆腐干。

   糍粑

   相传宋朝长汀满岚岭宝珠峰有座龙庙,天旱求雨时,城乡群众多以糍粑供奉。后来庙内住持也制作糍粑出售。因糍粑柔韧甜美、价廉耐饱,来往旅客至此多争相品尝,致使满岚岭的糍粑子无人不晓。

   (特色)形圆质白,柔韧甜美。

   米果

   米果和糍粑一样,都是汀州客家传统风味食品。米果用大米制作,取材便当,工艺简单,物美价廉,因而在汀州城乡食用米果相当普及。
   米果制作很简单,将糯米在水中浸泡后磨成浆,装入布袋压去水分,再取出蒸熟,然后将蒸熟的米粉倒入臼中舂匀成粘状,搓成圆长条即成。由于色泽洁白,故又叫“白米果”。在乡村还盛行将灌木烧成灰,然后将柴灰浇上开水沥出灰水,把做米果的粳米浸泡于灰水中,制成米果,由于色泽金黄,称为“黄米果”。黄米果因为掺和进灰水,因而散发独特碱香,别具风味。吃法可沾上白糖即食,也可将米果切成丁块状或细条状,加上韭菜、肉丝、笋丝,细盐炒食,香气诱人可口。

   仙人冻

   仙人冻,在广东梅州客家地区又叫“仙人板”,是闽、赣、粤客家地区十分流行的应时小吃。
制作仙人冻主要颜料是仙人草,这是汀州山区盛产的草本类小叶绿色植物。用晒干的仙人草制作的仙人冻呈黑褐色,而用鲜仙人草制作的仙人冻呈绿色。

   芋子饺

   芋子饺是长汀著名的风味小吃,在许多客家社区也有流传,客家人大多住山区,有“无山不客客住山”之说。番薯、芋仔都是山区的主要杂粮,长汀客家人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制作出许多独特小吃,“芋子饺”就是其中一种。

   灯盏糕

   即油炸糕,是用大米、黄豆磨成稠浆经油炸而成,形扁圆,中空而隆起,形似两个旧式灯盏吻合一起,故称“灯盏糕”。

   笼床糈


   又名“簸箕糈”,为长汀城乡传统食品。笼床饧蒸好后,切成片条晒干,加佐料煮食者称“米粉条”,蒸好后整张包入炒熟的瘦猪肉丝、韭菜段、豆芽等卷成筒状,淋上花生油、酱油者称“笼床卷”。


   卷饼


   卷饼(春饼):在长汀历史悠久,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炰制。


   烧麦


   自明代以来,烧麦即为长汀著名的风味小吃。烧麦状似石榴,以皮薄馅爽,芳香扑鼻,令人垂涎而得名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因烧麦皮为面粉制成,吃时又要“赶烧”(趁热吃),便叫“烧麦”。“烧麦”有荤素两种。


   板栗糕


   明《永乐大典》在记述汀州府的贡品中曾有“栗”的记载。汀江两岸沙滩多种栗树。板栗、毛栗为长汀特产。清代畅销沿海商埠,民国初年产品已远销海外,深受欢迎。板栗糕为秋令食品,因系全部采用熟果鲜制(外地风干板栗不能使用),故其味特佳。


   兜汤哩


   兜汤哩是长汀的热汤类传统小吃,有猪肉兜汤、鱼肉兜汤、鸡肉兜汤等。长汀方言“兜汤哩”是“端肉汤”的意思。


   扁食


   扁食(馄饨),有史记载在2000年前就已成为中国通食,长汀通称为“扁食”。长汀的“扁食”是以极薄的面皮包馅制成,馅如小指头大,薄皮围边,馅心多种多样,可用猪、牛、鸡、鱼各种肉类或虾仁等分别制茸成馅,但以精猪肉为多。


   炸雪薯


   炸雪薯(炰薯包):又名“炰薯包”,在清末民初就已上了筵席。1941年,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长汀时,工业合作社百余人,曾在霹雳岩公园“中南旅运社”举行盛大欢迎酒会。席间,炰薯包一菜受到艾黎赞美。亦受到美籍汀人陈鼓应赞美。


   旅游(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长汀红色旧址群旅游区

   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近日正式批准长汀红色旧址群旅游区升级为4A级旅游景区。

   长汀红色旅游线路被列入国家30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省苏维埃旧址等7个景点被列入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2年1月1日,参加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乡土盛典》活动评选。长汀和云南丽江古城、湖南凤凰古城等10个古城古镇同列榜中,同获“中国十大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称号。

   景点

   长汀县博物馆

   1995年,长汀县博物馆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设有“汀州客家博物馆陈列展览”、“长汀革命历史陈列”、“瞿秋白被囚处”、“汀州试院旧址”和唐代古柏等参观游览内容。汀州客家博物馆整个展馆占地700平方米,共分四个展室,展览分为五个部份,第一部份“享誉中华的客家首府”;第二部份“灿烂缤纷的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世界客属一家亲”;“崛起奋进的长汀”。

  
   汀州试院

   汀州试院始建于宋代,庭院式结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由门楼、空坪、大堂、后厅、厢房和数幢平房相接组成。该址宋代为汀州禁军署地,元代为汀州卫署址,明、清两代辟为试院,是汀属八县八邑科举应试秀才的场所。清代著名大学者、《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曾来汀主考下榻于此。院内两棵珍稀罕见的唐代双柏,参天繁茂,蔚为奇观。汀州试院,设有《汀州客家历史陈列》、《福建苏区首府—长汀革命历史陈列》、《瞿秋白光辉业绩陈列》等固定陈列,还适时举办各种专题展览。


   云骧阁


   客家人创建了汀州,也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走进长汀,只要留意一下这里的建筑、饮食、民风,就不难感受以它独特的魅力。
   云骧阁,是典型的南方古代楼阁建筑。它建于唐大历年间,集奇山、碧水、古木、桥梁、楼阁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当时汀州先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类似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在长汀几乎抬眼就见,随处可及。唐、宋、明、清的古城门,气势恢宏的文庙,雕梁画栋的天后宫,金碧辉煌的庙宇,奇特的双阴塔,唐宋古街区。

   汀州古城墙


   始建于唐大历四年,至明清时期,汀州古城墙总长为5000多米,设有12个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挂珠”的独特格局。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现在保存完好的城墙近3000米,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1996年汀州城墙被列为第四批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墙已有1200多年历史,始建于唐大历四年。保留下来的城墙将古城门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全长一千五百多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阁

   广储门又名三元阁,建于唐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基础由花岗石所砌筑,青砖斗拱,三重递进,总长8.55米,拱门高3.4米,遗有唐代八角复盆式础柱。

   双阴塔

   双阴塔是唐代古井“八卦龙泉”和宋代古井“学府阴塔”的合称。与地面的塔正好相反,倒置于地底,故称“阴塔”,是中国罕见的古井。1984年12月16日和12月19日,《人民日报》两次发出新华社记者专稿,报道长汀文物工作者发现“双阴塔”。1989年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骧阁建于唐大历年间,是座典型的南方古代楼阁建筑。它集奇山、碧水、古木、桥梁、楼阁于一体,具有中国园林建筑的鲜明特征,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云骧风月”。1929年3月,毛泽东亲手缔造的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机关设在这里。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龙山风景区

   卧龙山位于城区,坐落城北,所以又叫北山。因“四面平田,一山突起,不与群峰相属,如龙盘屈而卧,中分九支,故名卧龙”。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龙山白云”。卧龙山巅的北极楼、金沙寺建于宋代,楼内还保存“雄镇闽西”四字大匾额。1989年公布北极楼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汀州府文庙建于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占地1550平方米。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明间为龙凤藻井,次间为井口天花,屋顶为桔黄琉璃瓦封盖,地面铺方形青砖。


   汀州天后宫

   汀州天后宫始建于宋代,供奉护海女神妈祖神像。前后殿檐两侧为石雕龙柱。前殿明间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5580平方米。后殿明间正厅为方形藻井,使用双层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垂球雕饰。1989年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朝斗岩风景区

   朝斗岩风景区位于县城南郊,与卧龙山遥遥相对。山上大雄宝殿内塑有罕见的反坐面壁菩萨,两边对联为:“问菩萨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头”。是汀州八景之一“朝斗烟霞”。1933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大雄宝殿召开第四次反“围剿”紧急会议。1961年该址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议和宣言,宣告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张鼎丞任主席,政府机关设于此。省苏的成立,标志着福建苏区建设进入了全盛时期。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周恩来旧居)1932年春,中共闽粤赣省委(福建省委)机关设在这里,内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罗明、刘晓、陈潭秋、刘少奇等先后任省委书记。周恩来同志来到长汀后居住在这里。4月初,毛泽东、周恩来等在这里召开攻打漳州军事会议。该址原为中华基督教会,由礼拜堂、后楼房组成,砖木结构,座西向东,建筑面积644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音医院


   中央红色医院前身——福音医院旧址福音医院原为英国教会医院。由门房、礼拜堂、病房、医疗室、手术室等六幢平房组成,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655平方米。“八一”南昌起义后,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为南昌起义军和红军医治伤病员。毛泽东、陈赓、徐特立、周以粟、伍修权、贺子珍等曾在福音医院休养所治病疗养。1933年医院迁往瑞金,正式命名为中央红色医院。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辛耕别墅

   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辛耕别墅(毛泽东、朱德旧居)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长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驻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也居住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在大厅主持召开了调查会和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在扩大会议上确立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战略计划。该址为庭院式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

   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张家祠(刘少奇旧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省总工会在此设立。刘少奇同志到长汀视察工作时住在这里,陈云同志在此召开过工人大会。该址由前厅、后厅及后楼组成,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37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位于县城罗汉岭。1935年春,瞿秋白在转移中经长汀水口小迳村遭敌包围不幸被捕,被囚于汀州试院。同年6月18日秋白在中山公园凉亭(秋白亭)里饮酒后,从容走向刑场,英勇就义于罗汉岭。1953年在罗汉岭立瞿秋白纪念碑。1985年修碑时,陆定一为纪念碑题字:“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为纪念碑立碑文。1985年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名人


   长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唐代名宦陈剑,鲁国侯邹应龙,宋代罗彧、罗烈、宋慈,元代罗良,明代马驯、郝凤升,清代黎士弘、刘国轩、上官周、黄仪臣、杨澜、刘家驹、康泳等,都是汀人熟知的历史名人。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涌现了张赤男、罗化成、陈丕显、杨成武、傅连暲、童小鹏等许多无产阶级革命的忠诚战士。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何叔衡英勇牺牲在长汀。

   交通


   长汀陆路交通由唐代古道发展为近代民间大道(石砌路)和现代公路,历时一千余年。建国前,县内仅有公路1条,全长84.75公里。建国后,公路建设不断发展,至1987年,全县有各类公路128条,总长1040.51公里,为建国前的12倍。
   陆路运输由人畜力运输发展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运输。1949年,县内有汽车22辆,年汽车客运量29万人次,货运量4730吨。1987年,全县共有客车120辆、货车294辆,年客运量达316万人次,货运量达33.95万吨。
   汀江水运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有舟楫之利。20世纪50年代前,汀江为长汀通往上杭、永定、潮州、汕头等地的主要交通运输线,县内通船河道达121.5公里。60年代后,因公路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和汀江沿河筑有3处栏河坝,未顾及通船配套设施建设,致使水上运输逐年萎缩,至1987年,县内仅剩水口至上杭回龙30公里通船。
   民国时期,长汀建有飞机场。民国三十三年(1944)至抗日战争胜利时,长汀飞机场为内地重要空军基地之一,除军事用外,兼负空运军需民用紧缺物资和邮件运输任务。
截至1987年,长汀交通落后状况基本改变。但全县255个行政村仍有133个占52.16%的村未能通公路。
   进入21世纪,龙赣铁路、龙长高速公路、319国道和534国道在城区交汇,直达赣、湘、鄂、川和福建各地,承西启东的交通枢纽作用日益突出。长汀至厦门港350公里,距连城机场81公里,长汀至广州、深圳当天可达,特别是长汀至京九铁路140公里,龙赣铁路与京九铁路相接,已开通“铁海联运”,2006开通了龙岩直达北京的“海西号”,长汀至北京只要23个小时。龙长高速公路与福、厦、漳、泉相通,2012年龙厦铁路的通车,2015年赣瑞龙铁路的通车,使长汀进入了动车时代,前往厦门、福州等沿海发达城市更为便捷。长汀成为闽南、粤北与内陆省份商品流通和经济走向的“黄金通道”。

   商业

   长汀商业自唐中叶建置至20世纪40年代的一千二百多年发展历史,与汀江航运的开发兴衰有密切关系。唐至北宋,汀江尚未开发,交通不便,货流不畅,商旅阻塞。南宋起,汀江全线初步开发,沟通了闽西、粤东货物往来,汀城是汀江上游第一个港口,商业不断发达。明清时代则是商业鼎盛时期,持续了约五百年之久。汀州城成了闽、粤、赣边区的商业中心,是附近数县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汀江上木篷船穿梭般地往来,有“上三千下八百”之称,停泊在汀城水东桥附近江面的船只常有四五百只之多,货物日吞吐量达两、三千吨。陆路上四面八方客商挑夫,络绎不绝,云集汀城,每日人口流量不下万人。
  清末,汀江水量开始逐渐减少,货物运输量下降,商业开始衰退。但至民国三十五年前后,汀城仍属福建省六大商业中心之一。1931年至1934年苏维埃时期,曾誉称“红色小上海”。抗日战争时期,又一度出现空前的商业繁荣景象,商行店铺鳞次栉比,一千余家。
  50年代开始汀江航运迅速减少,60年代基本停顿。长汀失去了一千多年来的交通运输优势。各地兴建公路,货物不再在汀城集散。原来以转口贸易为重点的长汀商业自然也失去昔日的繁荣和地位。
  新中国建立初期起,国营商业逐步取得市场的主导作用,1956年私营商业改造后,全县形成了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从此经过了20年停滞、衰落、复兴的曲折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商业又迅猛发展,个体商业如雨后春笋,结束单一国营市场的局面,国营、集体、个体商业并驾齐驱,1984年出现了新型的合资商业企业。
  

   资源


   长汀主要矿产资源:金属矿有稀土、钨、铁、锡、金、银等,其中稀土储备量居全省之首;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辉绿石、玄武石、高岭土、叶蜡石,钾长石、硅质石、黄铁石、磷矿、煤、矿泉水、温泉等,其中高岭土、花岗岩、辉绿石、玄武石、钨矿等资源较为丰富,有较好的开采和利用价值。
   林地面积17.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林木蓄积量1000多万立方米。
   全县可开发水资源10万千瓦,截止2008年,已开发4.2万千瓦,水资源开发潜力大。
境内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河田温泉属国内罕见,温度高达80℃,日流量达4000吨以上。

   建制沿革


  “汀州”之由来,“汀江”曰鄞江,在府东南,一名正溪,发源宁化县,历湘洪峡,至东庄潭分为二派,一自惠政桥入,一自太平桥入,至高滩角复合为一,南流至杭,达潮以入于海,宋·蒋之奇有“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之句。
   汀州古城墙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长汀县。“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
   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长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有200多处新石器遗址。
   西晋太康三年(282)为新罗县境。“新罗城”,一云在龙岩。《漳志》云在汀州境。《一统志》云,开元末于新罗故城东,置长汀为汀州府治。《寰宇记》:开元末,新罗令孙奉先,昼假寐于厅事,见神曰:“吾新罗山之神,从府主,求一牛食。”按此则新罗乃山名,当在长汀之西,晋唐因之以名县,非今之龙岩城。即古之新罗城也。(摘自《清·汀州府志》)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福建经略使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天宝元年(742),改汀州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复名汀州,时县治已附于州郭,后随州治迁至东方口(宋名县基岭)县治仍附州郭。大历四年(769)。又随州治迁白石村,即今县治所在。
   景福二年(893),王潮克福州,称留后,长汀县属王潮。后梁开平三年(909),潮弟审之为闽王,后唐长兴四年(933),闽王王延钩称帝,改元龙启,长汀县仍属闽。闽永隆五年(943),闽富沙王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天德二年(944),长汀县属殷,三年(945),殷亡,长汀县属南唐。
宋开宝八年(975),南唐亡。县人宋版图。雍熙二年(985),长汀县属福建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汀州为汀州路,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十八年(1281),为囊加真公主赐地。十九年(1282),福建、江西二行中书省合并,置福建宣慰使司,长汀县属福建宣慰使司。
   明洪武元年(1398),改汀州路为汀州府,二年(1399),置福建行中书省,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九年(1407),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长汀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长汀县始终为汀州、郡、路、府属县。
   民国二年(1913),废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隶福建省。八年(1919),闽军与护法军协议,长汀县属护法区。十四年(1925),复录福建省。
1929年3月,红军入长汀,建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为闽西、赣南第一个红色县组政权,苏维埃政府于涂坊,属闽西苏维埃政府。
   1931年10月,建立汀州市苏维埃政府于城关。12月,以南阳、才溪、通贤、畲以、涂坊、中屋村、水口、三洲、濯田等区建新汀县,县治设于濯田。以河田、四都、古城、长汀附城、汀东、童坊、张地等地为长汀县,县治设于河田。市、县均属西苏维埃政府。
   1932年3月,建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于汀州市;与此同时,撤销新汀县。才溪、通贤划归上杭县,南阳划归新泉县,其余各区并长汀县。10月,分长汀县东北部分地建立汀东县于馆前;
1933年9月,分长汀县近汀州市部分地区建立兆征县,县治设省苏维埃政府内,均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红军作战略转移,撤离中央苏区。长汀复由国民政府统辖,改用民国纪年,仍合称长汀县,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驻汀。翌年改隶省第七区解放军接管长汀县。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政府,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至1997年,隶龙岩地区专员公署。1997年5月至今,隶属地级龙岩市。

   境域变迁

   建置时,县境东接沙县,西接江西省于都县,东南接龙岩县,西北接江西省虔化县,东北接宁化县,西南接广东省海阳、程乡二县;包有现今长汀、武平、上杭、连城四县及清流西南部分地。东西南北相距皆四、五百里。

   北宋淳化五年(994),划南境地益上杭场、西南境地益武平场分别置上杭、武平二县。元符元年(1098),又划东北境地。宁化的麻仓团里置清流县。
   南宋绍兴三年(1133),划莲城堡、古田乡六团里置莲城县(今名连城)。县境东西距145里,南北距235里。东至宁化县150里,以杉木堠(今名恩坊)80里为界;西至江西省瑞金县80里,以新路岭(又名隘岭)60里为界;南至上杭县240里,以桑溪岭(今名张屋铺)140里为界;北至江西省瑞金县80里,以黄竹岭50里为界;东南至连城县140里;以野狐垅130里为界。西南至武平县255里,以黄公岭(今名黄温岭)105里为界;西北至江西省瑞金 县80里,以石脑岭(今名溜凸)60里为界。西北至江西省石城县,以铁长乡鸡公过峰凹为界,距汀于53里。历经元、明、清均无变动。民国二十八年(1939)划出县东南飞地贴长乡纵19公里,横32公里属上杭县。随即土地编查,测定全县东西距60公里,南北距86公里,周320公里。面积3934.9公里。面积居全省第一。
   建国后,1951年4月,划四堡区及罗坊属连城县,计面积144.6平方公里。1956年3月,划宣和区属连城县,计面积100.42平方公里。1958年1月,划三平区分属上杭、连城县,计东西宽15公里,南北距47.5公里。现县境东部童坊乡白沙岭、南山乡松毛岭、马当山、观音石与连城县交界;西部四都乡梅子岭与江西省瑞金县交界;南部宣成乡龙山顶与上杭县交界;北部庵杰乡大悲山与宁化县交界;东南部涂坊乡大欧与上杭县交界;西南部红山乡石水牛与江西省瑞金县交界,赤土村大乾凹与江西省会昌县交界;东北部馆前吊子岩与宁化县交界;西北部古城乡与江西省瑞金石城县交界。全县东西宽66里,南北长80公里,面积3099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五大县。


 

 

发表评论

旅游热线

15111466622

0731-85678026

经理

客服

客服

预订常见问题
· 怎么去长沙人民路家润多(友阿百货旁)
· 怎么去长沙火车站阿波罗商业广场
· 可以提供免费接站吗?
· 纯玩团和常规团有什么区别,有强制消费吗?
· 什么是张家界自助游,有导游吗?
付款和发票
· 长沙到张家界有多少公里,怎么去比较方便?
· 怎么从吉首市区去看矮寨大桥方便?
· 洪江古城在哪里,洪江古商城具体位置?
· 凤凰古城周边的黄丝桥古城在哪里,怎么去?
· 沈从文墓地在哪里,在凤凰古城什么地方?
签署旅游合同
· 国内旅游标准合同
· 签订旅游合同方式有几种
· 旅游能传真签合同吗?
· 签订旅游合同必读
· 外地游客怎么签合同
旅游预订优惠政策
· 洞庭湖在哪里,洞庭湖在哪个省,属于哪个市
· 南山牧场在哪里,南山牧场在哪个省,属于哪个市
· 崀山在哪里,崀山在哪个省,属于哪个市
· 梅山龙宫在哪里,梅山龙宫在哪个省,属于哪个市
· 紫鹊界梯田在哪里,紫鹊界梯田在哪个省,属于哪个市
其他事项
· 张家界景区有5个门票入口站,别走错了
· 张家界在哪里,张家界在哪个省,具体属于哪个市?
· 冬天适合去张家界吗,冬天张家界有什么好玩的
· 张家界老院子门票多少,在哪里,怎么去?
·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哪里,门票多少?

Copyright(C) 2010-2022 zjj616.com(张家界旅游团)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张家界凤凰古城旅游网授权,禁止转载张家界旅游自助游任何信息
张家界旅游客服热线电话:0731-85678026 传 真:0731-85678026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24小时服务电话:15111466622陈经理
网站联系QQ:2323600844或1789447693或1520368017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咨询报名) QQ:1486753189 (网站友情链接与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网合作)
张家界凤凰旅游服务平台-是湖南长沙地区专业化的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交流信息服务网站!
长沙张家界旅游网提供长沙到张家界旅游团,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线路,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在线预定,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等服务!
运营资质途乐旅游 许可证号:L-HUN-01200 湘ICP备18021764号 技术支持:张家界旅游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