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简称“延”,古称肤施、高奴、延州,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延安位于陕北南半部,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
延安全市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共辖2区11县,196个乡镇,3426个行政村,总人口227万,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9.2℃,年均降水量500多毫米。
延安地处陕北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2016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16年12月7日,延安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生活习俗
居住
延安自古为边陲要地,为了避免战乱,当地人民多喜穴居,久而成习。建国后,城乡居民依然多住窑洞,少有居住房屋者。70年代末,城镇居住条件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新建的各式房屋、薄壳以至四五层的楼房逐年增多。但在广大农村,人们仍以居住窑洞为主。延安的窑洞有土窑洞、石窑洞和砖窑洞之分,土窑洞最早,多系依山就势,利用地形,选择土质较好之处,削平崖面,然后开挖而成。这种窑洞省工省料,自己动手开挖,因而早年多数人家都住土窑洞。少数有钱人家,为了使窑面更加坚实和整洁美观,有用砖、石砌面的,人们称之为“接口窑洞”。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为了生产与生活的方便,渐由高山向缓坡移居,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修筑起大量的石窑或砖窑洞,于是形成了今日一层层、一排排的窑洞群。
窑洞较之普通平房,不仅坚固耐久,而且有冬暖夏凉的最大特点。窑洞的空间,通常为1丈2尺宽,2丈余至3丈深。除少数上窑洞有小门、顶窗者外,绝大多数皆为大门大窗,宽敞明亮。窑洞门窗做工精细,窗格多做成各种图案,丰富多采。窑洞内部布置更有特色,许多家户掌炕后边有一平台,可放箱子和被褥。炕上铺着用高粱桔编织的满炕席,据说这种席于比苇席柔软。用石板砌成的案板与锅台相连,专为擀杂面用。蛤蟆口灶火与炕相通,冬天可烧炕取暖。花红柳绿的炕围子配合着各样新式家具,真有陕北农家新气象。
服饰民国初年除极少数商人富户、地方乡绅有以“洋布”为料,身穿长袍短褂者外,大多数平民百姓衣着皆以当地自产土布为主。男子夏季着白衫,春秋夹袄套坎肩,冬天紧身棉袄棉裤,天气特冷时再加一件不上面料的白板老羊皮袄。一年四季,头上经常勒着一条白毛巾(俗称“羊肚子手巾”),把结挽在前额,热天可以擦汗,冷天用来防寒,腰间还喜欢系一条宽布腰带,贴身穿件红布绣花裹肚。赤脚穿布底遍纳鞋。妇女们则多穿中式带襟衣衫和中式裤,系腰裙、扎腿带、绣花鞋。男女有别,各具特色,乡土打扮,朴素大方。
公务人员穿制服,有地位的乡绅戴礼帽,柱“文明棍”,一些太太小姐穿旗袍。
陕北工农红军在延安建立苏维埃政权后,打土豪、分田地,地主不敢再在人前夸耀。加之抗日战争爆发,各类物资缺乏,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更加剧了人们生活的困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延安人的衣着几乎全部成了土布料衫裤,只是干部职工多穿中山服式样,群众仍穿中式便服罢了。在衣着服饰不断改进更新的同时,男女发式多年来也在演变。男人从清末的辫子到民国年间的光头、平头,发展到分头、背头、圆头,今日之青年已喜留长发。妇女则从单辫、发髻逐步趋向剪发、双辫、烫发、披肩长发等多种式样。变化最大的是过去人们均不甚注重修饰打扮,而今日不仅要求衣着华丽、色彩鲜艳,不少青年女性还戴上了耳环、项链,并且涂口红,着意化妆,引人注目。
饮食延安素称“小米之乡”,小米含蛋白质、脂肪、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在谷类中为最多。延安所产之米,大致可分为谷米(即小米)、黄米(即糜子米)、软米(有粘性的糜米)、酒谷米(粘性谷米)等数种,谷米可蒸干饭,熬米汤;黄米可捞捞饭,蒸黄馍;软米和酒谷米都可蒸糕,做稠酒。
过去延安人对饭食要求不高,平素除了吃米饭而外,也经常吃玉米馍、洋芋擦之类。家境贫寒的,甚至熬瓜煮菜也算一顿饭,只有逢年过节或招待亲友,才吃好一点荞面饴饹、油糕、白馍、饺子一类饭食。至于菜肴,平日极其简单,多是洋芋、白菜、豆角、粉条等熬上半锅,每人一碗。吃肉虽说不多,可是一旦吃起来就得割上几斤,饱餐一顿。冬春季节,家家户户腌几缸酸白菜,以备冬春缺菜时食用。
中国解放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延安多数群众的饮食也在逐步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种变化尤为显著。人们吃饭,细粮(白面、大米)比例已较前大大提高,城市人口早将熬菜改为炒菜,一般每餐二菜,讲究点的是四菜一汤。农村也不再以熬瓜煮菜胡乱充饥,而是顿顿有主食了。逢年过节或是喜庆宴会,从前讲究吃“八碗”,一定要有烧肉、酥肉和炖肉、丸子之类的菜肴。如今却是肥肉很少有人吃,设宴至少16道菜(8个下酒、8个就饭)和1个汤。不仅有猪、牛、羊肉,还有鸡、鱼,甚至海味。宴席上喝酒,以前只要有散装白酒就行,到70年代讲究瓶装白酒和葡萄酒,80年代后还有啤酒和桔汁一类的清凉饮料。
除了家常饭食,延安的地方风味小吃如凉粉、果馅、火烧、枣糕等等,多已恢复,并且从外地传入面皮、油旋、豆腐脑之类,使品种更加繁多。
民俗文化
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被民政部、军委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延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延安市为国家退耕还林第一市,获批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韵味淳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粗犷豪放的延安腰鼓,高亢激越的陕北民歌,古朴精美的民间剪纸,热烈欢快的陕北大秧歌,无不寄托着延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民歌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德国等地进行表演。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并编成冀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中第二十九课和苏教版语文6上语文书中第十四课《安塞腰鼓》。也被选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7年级下册的第17课。
洛川蹩鼓
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2006年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川胸鼓
宜川胸鼓以鼓舞为基础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历史悠久,经由古代战争中人们擂鼓助战,传递信号,击鼓庆捷的形式演变而来,原名花鼓,1991年参加省九运会开幕式。1994年参加国庆45周年献礼演出,宜川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胸鼓之乡”。2007年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陕北说书的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比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
陕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秧歌
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2006年5月20日,陕北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工艺
延川布堆画
来源于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拨花,原为枕头顶、裹肚、鞋面、垫肩、钱包、烟袋包上的装饰物。其创作材料为棉纺织土布,染以青、赤、黄、白、黑诸色,以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生活、花鸟禽兽为题材,运用纯民间的复合造型法,进行贴块、拼接、镶花、堆叠、缝合,制作出极具民族特色的图案。
安塞剪纸
安塞剪纸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民间艺术。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延安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旅游
延安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境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纪念地445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有历史文物保护景点848处,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延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一号古墓葬——轩辕黄帝陵(5A)、宝塔山景区(4A)、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钟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延安黄河壶口瀑布(4A)、全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等。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有枣园革命旧址(4A)、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南泥湾、清凉山、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等,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红色资源总量的72%,是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被授予“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称号。2012年延安全市年接待中外游客人次已突破2000万。2013年,黄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顺利通过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专家验收。
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陕北说书、安塞剪纸、陕北秧歌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21个民间艺术品种被列入省级民间文化保护项目。
人文景观
黄帝陵(AAAAA)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为全国首批确定的5A级旅游景区。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宝塔山景区(AAAA)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又称为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是名城延安的标志,是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曾经为第二套人民币贰圆券的正面图案。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北佛教传播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西15公里处的钟山南麓,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艺术价值不在莫高窟、龙门、云岗石窟之下”、“第二个敦煌”。
太和山
太和山又名清凉山,位于延安城北的延河岸上,隔延河水与凤凰山、宝塔山相望。这里山势高耸,风景别致。山上保存完好的建筑物有自隋唐至清代的各类石窟,其中万佛洞是最大的石窟,窟内四周墙壁上雕刻有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万余尊,山顶有太和宫,西有尸毗岩、桃花洞、山腰有诗湾、水照延安、月儿井、琵琶桥、定痂泉、仙人洞、琉璃塔等名胜。清凉山东侧是延安时期的中央印刷厂、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总社、解放日报社、新华书店等革命文物旧址。
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位于延长县城西石油希望小学操场,延长油矿的前身“延长石油官厂”,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陆上开发最早的油田,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延安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延长油矿是中国石油工业之母。
秦直道
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其道历经2000年风雨,大部分路面仍保存完好,多处坚硬的路基上只有杂草衍生,竟未长乔木,尤其是甘泉县境内的方家河秦直道遗迹,跨河引桥桥墩依然存在,夯土层十分清晰。如今,部分完整的秦直道已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景观
黄河壶口瀑布(AAAA)
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中段,总面积约60平方千米。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
延川黄河蛇曲是发育在秦晋大峡谷中的大型深切嵌入式蛇曲群体,规模宏大,是中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黄河流经延川县境形成“S”形乾坤大转弯,古称河怀湾,其得名于天地、日月、阴阳、刚柔、乾坤之象。黄河在这里陡然急转,形成了320度大转弯,被称之为“天下黄河第一湾”。2005年8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审核通过,成为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
延安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1992年建园、面积为5446.6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5.6%,是国家惟一的城郊生态型森林公园。
魏塔古村落
魏塔村古朴,宁静,原生态。
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拥堵。人置身于此,轻松、自由,可寻找到一片心灵宁静的归宿,吸引了大量画家写生、摄影以及电影拍摄。延安大学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院附中、陕西国画院等在此挂牌并确定为写生创作基地。先后有许多画家来此写生,著名的就有李爱国、袁武、许勇、孙志钧、陈钰铭、李乃蔚、邹立颖、马新林、邢庆仁、范华、陈晓光、盛沉、张春华、钟剑秋、廖哲林(台湾)等人,创作了一批批优秀作品。魏塔成了名符其实的“画家村”。
万花山
位于延安市城区西南方向杜甫川,距市区20公里,以漫山遍谷的野生牡丹而闻名。这里是中国四大牡丹源生地之一,传说这里还是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这里集中了上万株野生牡丹,每年的春夏时节,姹紫嫣红的牡丹竞相盛放,香气袭人,美景怡人。1939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等就曾徒步到万花山观赏牡丹。
革命遗迹
枣园革命旧址(AAAA)
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
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延安革命纪念馆(AAAA)
国家一级博物馆。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馆名。主要宣传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
杨家岭革命旧址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
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脚下,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在此居住期间,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战争与战略问题》等著作。
王家坪革命旧址
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
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
位于延安城东北5公里桥儿沟,现保存有天主教堂一座和石窑洞数十孔,是当时延安惟一的地道的西式建筑。属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1940年,毛泽东题写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
南泥湾革命旧址
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
延安新闻纪念馆
延安新闻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区清凉山南麓,是由中宣部、广电总局、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新闻出版署等部门(单位)共同筹资修建而成,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
“四.八”烈士陵园
1946年4月8日,参加重庆国共和谈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等乘坐美式运输机由重庆飞返延安。因云雾蔽日,飞机迷失方向,误撞山西兴县黑茶山,包括4名美军机组人员在内的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四·八”烈士陵园是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于1936年6月1日正式成立,始称“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次年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长林彪。至1945年抗战胜利,总校先后办学八期,并在全国创建了12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和一所附设中学,培养了十多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军政人才基础,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陕北特产
延安苹果,延安土层深厚,海拔800~110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果实积累糖分,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带。所产苹果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运、无污染,品种近70个,其中大部分为富士、新红星、元帅等优良品种。全市种植面积140万亩,年产量约10亿公斤。尤以洛川县的苹果为佳,被国家外贸部、农业部、商业部、全国供销社列为苹果外销基地县,号称“中国苹果之乡”。
延安红枣盛名己久,尤其延川县的狗头枣,更负盛名。延川县东傍黄河,属温带半干旱区,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受黄河特殊的地理因素影响,是大枣的理想适生区,已有300多年的栽植历史。该县所产团枣、条枣、狗头枣果实个大、肉厚味甜,为优良优质干鲜品种。所产脆枣,又名吊牙枣,果实大、皮薄色红,肉白细脆,味甜如蜜,是特佳生食品种,尤为女士和儿童喜食。1982年,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访问西安,品尝该枣后赞不绝口,随即向朝鲜引进该县优质枣树苗300株。截止2012年该县共有枣园面积8000公顷,总产二千余吨,称为“红枣之乡”。
延安酥梨 曾荣获中国杨陵农业博览会“后稷金像奖”。延安酥梨,色泽金亮,果面清雅洁净,皮薄、质细、多汁、味甜,食之清香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功效。“生者能清六腑之热,熟者能滋五脏之阴”,可以润肺清心,消痰止咳,清热解毒,是人们喜食水果之一。全市种植4万余亩,现年产量约万吨,惟延长和宜川两县种植面积较广。从宜川县城至壶口瀑布景区沿线,梨园成片成林,春天梨花飘香,秋天果实累累,游客可入园边吃边购,随心所欲,乐之陶陶,又成一景。除酥梨外,延长县又有“三宝”之一——斤梨,《陕西果树志》载:“果实大,椭圆形,纵径9.2厘米,横径8.1厘米,平均重470克,最大者可达665克。果成熟后金黄色,皮厚、精糙,有明显凸出的棕色大果点”。斤梨单果重约一斤,因此得名。其果肉纯白,味甜多汁,含糖量高,产量高,耐贮藏,易运输,是当地特有的传统名优果品。
名贵杂豆为延安产豆,种类繁多,色泽艳丽,颗粒丰润,品质极佳,营养丰富,为当地出口产品,全市年种植面积4万公顷,产量数十万吨。主要品种有红小豆、双青豆、绿豆、豇豆、豌豆、芸豆、扁豆等。以双青豆为例,色泽青绿、碧如翡翠,富含蛋白质(40%以上)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用途广泛,药食兼备,可煮熟食用,亦可生成豆芽或加工成豆制副食品,是延安主要出口创汇农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延安小米 亦称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延安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这里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因而盛产谷子,成熟后稍加工,即成黄灿灿、香喷喷的小米。延安小米曾对中国革命作出过特殊的贡献,1935年党中央、毛泽东长征到达陕北,小米滋养了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反动军队的飞机和大炮,从此,延安小米传遍全中国。延安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其蛋白质含量达13%,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富含人体既不能合成又不可缺少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小米可蒸、可煮,熬成粥,黄香柔滑、粘糊性强、回味悠长,喝之满口泛香,可滋阴补虚,民间有“养人”之说,是老幼、孕妇最喜益的食品。经过科学改良的“延安香米”更是米中佳品,袋装延安香米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商品,供不应求。
延安荞麦 是延安传统出口产品之一,主要产区为延安北部各县,亦有“陕北三宝,荞麦、羊肉、地椒草”之说。全市种植面积约百万公顷,年产荞麦数十万吨。延安荞麦生长期长,光热能条件充足,加之颗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质优,做面食洁白细长,光滑爽口。其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均高于大米、小麦,食之不仅味美,且有防止血管硬化,控制糖尿病和消积化滞及抗癌等功效。因此身价日高,营养学家称之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绿色食品,被誉为现代社会的“贵族食品”、“益寿食品”。志丹县产的荞麦营养挂面荣获北京“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荞麦浑身是宝,荞麦花是优质蜜源,荞麦皮是民间的“黑宝宝”,用之填充做忱芯,皮壳性凉、柔韧富有弹性,枕之不仅可明目醒脑,还有保健按摩之效。
延安香烟延安卷烟厂始建于1970年,先后经过三次搬迁,两次技术改造,现已经是一个具有现代化设备,年产卷烟30万大箱,实现税利7亿多元的国有中型企业,成为延安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先后开发研制成功了“延安”(精品)、“延安”(醇和)、“延安”(新红)、“延安”(醇香)、“延安”(世纪经典)香烟,提升了产品技术含量。
特色美食
油糕又叫年糕、枣糕,是陕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 ,由黍科糜子、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各宾馆饭店均作为地方特色风味有售。当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人民就是用油糕来款待红军将士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对此就有生动的描述。油糕一般常见于逢年过节或款待亲朋好友时,特别是婚庆筵席中。盛在碟中,每碟十片。
凉粉由纯天然绿豆、扁豆、洋芋或荞麦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之效。凉粉亦是陕北风味小吃之一,尤以子长县的绿豆凉粉和油凉粉为著称。用绿豆粉面制作而成的叫“绿豆凉粉”,用扁豆粉面制作而成的叫“扁豆凉粉”,由洋芋淀粉制作而成的叫“洋芋凉粉”,由荞麦糁子制作而成的叫“荞面凉粉”。凉粉中以绿豆凉粉为上乘,其色泽嫩绿鲜亮,一年四季皆可食用,盛夏时节最佳。有冷热两种吃法,老少皆宜。
煎饼由精制荞麦糁加工而成,可与豆腐干、热豆腐、各种炒菜相配,食用方法多样,凉爽味鲜,口感舒适,有减脂抗癌之功效,是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的最佳食品。煎饼在食用时最好是即做即食口感最佳。子长煎饼在陕北地区久负盛名。
荞面饸饹由精制荞麦制作成粉条状,与陕北羊腥汤相配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在陕北,民间有“荞面饸饹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之说。此外,荞麦有减脂降压的功效。延安的吴旗县和志丹县盛产荞麦,两地的荞面饸饹味道最佳,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羊杂碎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肺等烩制而成,有很好的滋补效果。羊杂碎可炒、可烩,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洋芋擦擦取洋芋若干,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儿,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未等,同面粉搅匀,上锅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和葱炝清油,或入锅爆炒,酥绵可口,久吃不厌。洋芋擦擦属天然绿色食品,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钱钱饭粗粮精制的钱钱饭。黑豆经过浸泡,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逐次下锅,待豆钱半熟时,再放小米。可驱寒保暖,通体舒泰。
油馍馍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黄米磨面、细箩,用软米熬成滚米汤烫面,置热炕发酵。面发后,摊制成一个个中间有孔的小圆饼,入油锅炸至红褐色即可。
糜子黄酒陕北的志丹人民在整理、挖掘、继承民间酿酒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最新技术和现代理化分析手段研制开发的一种风味独特的新型保健酒。该酒以软糜子和麦曲为原料,又浓郁的糜子香气,酒精度一般在8-14度之间,比啤酒酒精度普遍高3-4倍,酒色黄里透红,清澈透亮、入口微甜、后味醇厚,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美水豆腐和豆腐干的主要原料是双青豆,双青豆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ABCD,营养价值很高。甘泉豆腐和豆腐干之所以品质优良,与本地的泉水有很大关系。甘泉素称“美水之乡”,传说隋炀帝当年到甘泉饮之志清神爽,遂赐名“美水泉”,取入禁内,为皇宫专用“贡水”。
肉夹馍是古汉语“肉夹于馍”的简称,中国陕西省汉族特色食物之一。陕西地区有使用白吉馍的“腊汁肉夹馍”、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肉臊子中放食醋)、潼关的潼关肉夹馍(与白吉馍不同,其馍外观焦黄,条纹清晰,内部呈层状,饼体发胀,皮酥里嫩,火功到家,食用时温度以烫手为佳,且老潼关肉夹馍是热馍夹凉肉,饼酥肉香,爽而不腻)。肉夹馍是陕西著名小吃。
发表评论
相关内容查看全部
Copyright(C) 2010-2022 zjj616.com(张家界旅游团)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张家界凤凰古城旅游网授权,禁止转载张家界旅游自助游任何信息
张家界旅游客服热线电话:0731-85678026 传 真:0731-85678026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24小时服务电话:15111466622陈经理
网站联系QQ:2323600844或1789447693或1520368017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咨询报名) QQ:1486753189 (网站友情链接与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网合作)
张家界凤凰旅游服务平台-是湖南长沙地区专业化的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交流信息服务网站!
长沙张家界旅游网提供长沙到张家界旅游团,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线路,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在线预定,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等服务!
运营资质途乐旅游 许可证号:L-HUN-01200 湘ICP备18021764号
技术支持:张家界旅游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