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别称槎城,为广东省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
河源是京九铁路进入广东省的第一个城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城市;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105国道、205国道、粤赣高速构筑了河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1988年1月7日撤县设市,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2015年9月拥有地方立法权。
河源是客家人聚居地,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美誉。
河源是东江菜的主要流行地,“客家酿豆腐”、“东江盐焗鸡”、“客家酿猪红”、“客家菜卷”、“梅菜扣肉”等名扬海外。
河源客家民间艺术主要有:客家山歌、花朝戏、舞龙、舞狮、舞春牛、舞纸马、打功夫、杂技等。河源每个县区都有客家歌舞团,紫金县的客家花朝戏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平县的忠信花灯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川县的杂技团是全国首个县级杂技团,和平县的采茶剧团有着汉剧和采茶剧相结合的戏韵。
截至2015年4月,河源恐龙博物馆出土和馆藏的恐龙蛋化石已达17000多枚,河源由此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馆藏恐龙蛋化石数量最多的地方。
河源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中国绿色明珠之称,拥有广东文化名城--佗城、孙中山入粤第一代祖居紫金孙屋排、岭南第一大湖--万绿湖、“粤东丹霞山”“粤东小桂林”--连平内莞山水、“地下龙宫”--漳溪黄龙岩、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等人文自然景观。
客家渊源
河源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百越”时期,来自江浙一带的越民散居于少数民族之中,对开化粤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后,迁陕陇之民居粤,带来了黄河文化。此后,凡遇中原战乱,都有一批批的移民进入岭南。这些南迁之民与当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
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梅州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
在2008年全国专家学者共同见证:河源市委常委会议专门作出决定,将河源龙川县令赵佗定为客家人始祖。
河源市居民主要由汉民族组成,占99%;汉民族祖先是中原客家民系,所操语言为汉族客家语系方言。还有少数民族畲族等。据记载古代还有少量瑶族聚居。2007年底,畲族约有17000人,其风俗习惯基本汉化,但仍保留着其自身的一些风俗习惯,如崇尚武功等特点。
传统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清明节: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节: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夕节:也就是七巧节。这天的河源基本上是雨天,但是家家户户还是会趁雨稍小的时候去河里游泳,据说这天的河水可以除病祛疼,还有很多人装河水直接煲来用。这天,很多老人家都会摘一些花泡在水中,然后给孙子孙女冲身,以祈求他们健康。听一个老人家说过,这天晚上天上会散落很多白色粉状物,只要能将其握在手中,来年就能顺顺利利,因为那些东西是仙女洒下的。
七月十四:也即鬼节,这个节日并没有什么特殊,就是比平时买多点菜,像酿豆腐之类的。
中秋节: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过冬”之说,这天,他们会买比较多好菜,有一样一定不能少,那就是吃酿豆腐。
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但逐渐主张自由恋爱。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语言文化
河源客家语口音较多,不同县或相同县不同镇之间口音差别较大。大体可分为客家语粤中片及水源音(又统称东江本地话,包括河源话)。但水源音(含河源话,龙川佗城话等)的归属有争议,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为客家语分支,部分学者认为其为粤语分支。河源电视台新闻节目及公交报站语言中均使用到了水源音(以龙川佗城话为准)。
河源市地处梅州市与广州市之间,河源话受正统客家话及白话(广州话)的影响较大。有的词语读音与梅州话相似,有的词语与广州话相近,而河源市内东源、紫金、龙川、连平、和平等各县区之间的方言也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河源市均属于客家方言地区。
除此之外,河源还有少量闽南语及少数民族语言(如畲族使用的活聂)分布。
民族
全市有五个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还有少量的畲族、壮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
海外华侨
有海外侨胞及祖籍河源的华人共47万人,主要聚居于东南亚地区和美、加、澳等国,港澳台同胞28万人,归侨1.3万人。
饮食习惯
十大河源客家名菜是:东江盐焗鸡、东江酿豆腐和红炆肉、咸香鸭、水晶鸡、上汤桂花鱼、清煲草鱼、酿三宝、娘酒醉河虾、薯丝煲。河源地区的菜肴主要都是客家菜,客家菜偏重“肥、咸、熟”。
东江盐焗鸡
“东江盐焗鸡”是广东的一款名菜,也称客家盐焗鸡、客家咸鸡。
主料是项鸡,主要烹饪工艺是盐焗。
红炆肉
猪肉脆滑爽嫩,做得非常入味,咸甜味道适中,色泽金黄,风味独特,爽口软滑,肥而不腻。
东江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是客家名菜,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酿”是一个客家
话动词,表示“植入馅料”的意思。
咸香鸭
选用本地特产土鸭精心制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是一味独特的下酒好菜。
水晶鸡
色泽光滑,原汁入味,肉嫩味鲜。
上汤桂花鱼
桂花鱼又名鳜鱼,皮滑骨少,肉质鲜嫩,盛产于新丰江水库中,为东江名菜。
清煲草鱼
将草鱼去鳞、宰净,切成大块放入瓦钵内,然后加入调料加盖煲。
酿三宝
虾米猪肉用刀剁碎,加入鸡蛋,调味料拌匀,茄瓜双飞,角椒斜切,去核,凉瓜斜刀切段,每段长约3cm,去瓤。
娘酒醉河虾
客家娘酒、姜片放进水煲,加生猛河虾、味精,盐煲熟。娘酒醉河虾鲜甜香醇,酒香虾爽,美味可口。
薯丝煲
清甜爽口,滑而不腻,口味香浓。河源连平薯丝、鸡汁、大蒜、花生油、调料等适量。
发表评论
相关内容查看全部
Copyright(C) 2010-2022 zjj616.com(张家界旅游团)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张家界凤凰古城旅游网授权,禁止转载张家界旅游自助游任何信息
张家界旅游客服热线电话:0731-85678026 传 真:0731-85678026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24小时服务电话:15111466622陈经理
网站联系QQ:2323600844或1789447693或1520368017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咨询报名) QQ:1486753189 (网站友情链接与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网合作)
张家界凤凰旅游服务平台-是湖南长沙地区专业化的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交流信息服务网站!
长沙张家界旅游网提供长沙到张家界旅游团,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线路,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在线预定,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等服务!
运营资质途乐旅游 许可证号:L-HUN-01200 湘ICP备18021764号
技术支持:张家界旅游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