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县,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北起巴颜喀拉山南麓,南抵沙鲁里山脉的莫拉山段,西北部与青海玉树州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江达县隔江相望,东南面与色达县、德格县毗邻,距康定696公里,距成都1070公里,境内平均海拔4000米,幅员面积25191平方公里。是四川省最偏远、交通最不方便的县之一。
石渠北起巴颜喀拉山南麓,南抵沙鲁里山脉的莫拉山段,西北部与青海玉树州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江达县隔江相望,东南面与色达县、德格县毗邻,距康定696公里,距成都1070公里,境内平均海拔4000米。
至2011年底,石渠县辖区面积25191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2011年末总人口8.6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86‰。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5亿元,比2010年增长1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7亿元,比2010年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亿元,比2010年增长13.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231元,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7511万元。
资源
土地资源
至2011年底,石渠县土地总面积25191平方公里,拥有可利用草地1908342.8公顷。据四川省遥感中心2001年对石渠的调查表明:石渠有着大片的湿地,面积为30256公顷;同时石渠的草地沙化面积也比较严重,目前有草地“三化”面积已达1837732公顷,占幅员面积的72.95%。
生物资源
石渠县境内药材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既有珍贵药材品种,又有大宗粗药材,是甘孜州药材主产区之石渠县药用植物已查明的有271种,石渠县盛产虫草、贝母、鹿茸、麝香、大黄、羌活、知母、马勃等野生动植物药材。“石渠白菌”,享有盛誉。珍稀动物有羚羊、野牦牛、丹顶鹤等,还有鹿、盘羊、野马、獐、狐狸、水獭、旱獭等。盛产农产品“邓柯枸杞”,野生植物“人参果”遍地皆是。
石渠县境内有白唇鹿、藏羚羊、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34种。2011年来,全县仅有省级白唇鹿保护区二处,在国家日益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的今日,石渠有望凭借野生动物的自然优势,成为高原野生动物保护的基地。
交通
石渠县境内有马石公路南接川藏公路北线(国道317线);石(石渠)歇(青海歇武)公路,是出川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
交通建设投入资金7967万元,其中完成通乡公路40.6公里,完成11个乡镇36个村305.3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建成洛须农村客运站。
2012年以来县内各乡镇开始实现马路通。
石渠县是处于风雪高原地带,成都至石渠没有直达的班车,只有先到康定然后从康定转车去石渠,需要两天一夜能到达。
玉树巴塘机场距县城100多公里,是石渠较方便的交通方式。玉树机场有两条航线,分别是玉树到西宁往返,东方航空公司执飞,每天两班。玉树到成都往返,每周一,三,五,七各一个往返。
旅游
扎溪卡
发源于石渠西北部巴颜喀拉山的雅砻江,蜿蜒流往石渠东南部。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构成了扎溪卡完美的风景,形成了18个风情独具的草原游牧部落;气势磅礴的色须寺、神秘的志玛拉宫等。石渠县境内的雅砻江流域丘浅谷宽,水流平缓,草坝连绵,形成了广袤的扎溪卡大草原。
普公坝草场
位于石渠县中部,是四川省最大的草场,也是四川省最典型的高原生态系统区域。
丹达沟
又称神秘谷,位于洛须境内,其风景幽雅别致、夏秋相异,海拔由3600米至4000多米,呈现出低山森林向高山草坪过渡的特征,独具“一沟有多景,多景各独特”的妙趣。沟内溪水淙淙、奇石相布、异兽竞蹄、花草相依、置身沟内,犹如世外桃源之感。
扎加坝湿地
石渠地处雅砻江、金沙江、黄河(查曲支流)的三江河源头,以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生态屏障,构成了天然湿地环境的广泛发育基础。天然湿地既是重要绿色生物水库的形成地区,更是野生动物的栖息之地。扎加坝湿地是青藏高原的生态宝库湿地。
呷依温泉
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102公里,藏语称为查曲卡温泉,又名八若温泉。相传很早以前此地为格萨尔的行宫之一,八若温泉是格萨尔和王妃珠姆以及手下30员大将沐浴之所。
金沙江第一滩
通天河由“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蜿蜒数十里,流入石渠县境内,始称金沙江,江水急湍、咆哮飞泻,交汇之处,因大自然神妙作用,两山环抱,使江水在此回旋,不断冲击两岸形成景色壮观的大沙滩。
利山巨石
它仿佛从天而降,又像是从地下冒出来的,这就是“利”神山的山门,这里少有人来,禁止放牧。
浓郁神秘的宗教文化
色须寺
又称色须贡马,位于县城西北方,距县城45公里,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距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藏语“色须”意思是“戴黄帽子的部藩后裔”,据说色须寺为7户从蒙古流浪来的人家中一位名叫所巴(蒙古)下色登修建的。
松格玛尼石经城
位于石渠县城70公里左右的阿日扎乡境内,它始建于格萨尔王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整个城高约10米、长60多米、宽30多米,是一座长方形的石头城,正面有一道城门可以进出,进去后里面是一层层的玛尼墙,错综复杂宛如迷宫。
民俗文化
石渠在甘孜州西北部,与青海称多、达日、玛多接壤,距离康定696公里,距离成都1054公里。这里的平均海拔为4250米,比拉萨还要高600多米,气候相当恶劣。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生活着逐水草而居的18个原始游牧部落——太阳部落。石渠藏语名“扎溪卡”,意即雅砻江源头。石渠系藏语“色须”译音,因境内的黄教寺庙“色须贡巴”而得名。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在-7℃,最冷的时候是-45℃。独特的高原气候和游牧部落文化塑造了石渠美丽灿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走婚
石渠还拥有独特风俗,在这里,男女恋爱是不受束缚的,这里的婚俗有一点像泸沽湖边的“走婚”,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在一起。小伙子半夜来到姑娘的花楼下,先对歌对上“接头暗号”。接着就以极其迅速的动作爬到了楼上。原来这摩梭人的房屋都是用圆木搭建而成的,那圆木上面的缝隙足以手脚并用,承受全身的重量并上行。走婚也不意味着随便换人。虽说是男不娶女不嫁,但要确认正式的关系,男方家还是要来提亲的,特别是生了小孩以后,就是固定的了。
游牧
石渠县存在不少的游牧部落,他们逐草而居,在2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由迁徙,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政府给他们划出定居点,但游牧民族自由的天性让他们难以定居下来。
迁徙过程中也不能忘却与神的对话和交流,于是,在转场的浩荡大军之中,多了一群僧人,他们平日里劳作,做法事时便住进移动的帐篷寺庙,100多平方米的帐篷寺庙中放有佛像、法器和五颜六色的经幢,那氛围与固定的寺庙并无两样,对信徒的佑护当也一样。这个移动的寺庙始建于1791年,由却支·仁切布创建,名叫查加寺,属宁玛派(红教)。
民间故事
农村牧区广为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有神话传说、爱情故事、人物故事等。故事大多取材于农牧区生活,有赞美坚贞爱情的,有崇尚英雄人物的,有鞭笞丑恶的,有讽刺贪婪的……境内一山一草、一石一树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都有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数量多,题材广泛。如:广为流传的《格萨尔王传》;爱情故事:《黄鸭》、《青蛙王子》、《茶和盐的故事》;机智人物故事:《阿口登巴的故事》、《聪明人的故事》、《两个喇嘛》等;寓言和童话:类有《愚笨的青蛙》、《去拉萨的路上》、《机智的麻雀》等。这类故事一般一个接着一个,既独立,又关联,成为系列故事,格调滑稽,风趣,辛辣,把剥削者贪婪又愚笨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民间歌舞
石渠境内民间流行众多的山歌、劳动号子、弦子、锅庄、民间弹唱等,其内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情感等方面,曲调多样,有的如涓涓细流,微风拂面,有的似高山大川,气势恢宏,有的悠然风趣,有的情真意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已成为群众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民间艺术形式,充满着浓郁的草原气息。这里的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民间歌舞已深深植根于这片广袤草原。
藏戏
藏戏传入石渠境内大约在16世纪中叶,当时境内以色须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寺庙相继建立,作为寺庙乐舞的藏戏即随之传入,历经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集传统精粹和地方特色为一体的藏戏剧种。
石渠藏戏是一种源于寺庙祈神活动和民间生活的戏剧.其取材分为两大类,即历史题材和神话题材,如《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米拉日巴》、《志美更登》等。
服饰
藏袍是藏民族从远古流传至今的主要服饰。其特点为古朴曲雅、美观大方。其结构为大圆领,开右襟,左襟大、右襟小。其工艺精湛,选料讲究,融合了传统服饰与现代艺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民族服饰。
帐篷
有人说不到石渠,不知草原之大。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石渠的居住所均以帐篷为主。帐篷样式多样,特色各异,但以牛毛帐篷为主。石渠帐篷在藏区都享有较高的美誉。
岩画
石渠岩画,位于广袤的四川甘孜石渠,2016年12月由考古专家发现研究。据考证,它们陆陆续续“诞生”于公元前几百年至公元800年前后。部分图像因岁月的侵蚀,暂无法辨识。4处岩画中,考古人员找出了40余头动物,9个人物。其中的牦牛、大角羊、大角鹿为高原特有的动物形象。
石刻
早在2010年至2012年,石渠县就因发现了壮观的吐蕃时期石刻群,受到考古界关注。石刻群形成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展现着大日如来像、菩萨像、度母像、古藏文题记等吐蕃时期流行的典型题材。这是四川省境内首次发现成片的吐蕃时期石刻,首次在雅砻江沿岸发现吐蕃石刻,因而被评为“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地方特产
石渠白菌
高原特有的菌类植物,产于海拔4200米以上的少数地方。生于草丛时呈金黄色,晒干即为白色。白菌内含钙、磷、铁等矿物质,又富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营养价值很高。
邓柯枸杞
枸杞子,属植物茄科落叶灌木,有野生和人工栽培两种。枸杞有滋肾水、益精气、润肺、清肝热、明目之功效。主治虚损痨伤、咳嗽、目赤生翳、肝虚下泪、经络虚痛等疾病。
川贝母
川贝为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百合科多年草本植物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和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简称川贝。
牦牛皮
具有“四川省第一畜牧业大县”之称的石渠,仅牦牛就达45万头,每年可提供牦牛皮11万张以上。而牦牛皮具有浓、柔软的毛发特性,生产出毛革一体的产品具有防油、防水等功能。
九龙花椒
九龙花椒粒大肉厚,油润色鲜,因其香醇可口久负盛名,其中又以“正路椒”、“大红袍”、“高脚黄”等更为出名。九龙乃渠所产花椒又名“贡椒”,原先曾为宫廷御厨调味必备品。
发表评论
相关内容查看全部
Copyright(C) 2010-2022 zjj616.com(张家界旅游团)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张家界凤凰古城旅游网授权,禁止转载张家界旅游自助游任何信息
张家界旅游客服热线电话:0731-85678026 传 真:0731-85678026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24小时服务电话:15111466622陈经理
网站联系QQ:2323600844或1789447693或1520368017 (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咨询报名) QQ:1486753189 (网站友情链接与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网合作)
张家界凤凰旅游服务平台-是湖南长沙地区专业化的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交流信息服务网站!
长沙张家界旅游网提供长沙到张家界旅游团,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线路,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在线预定,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等服务!
运营资质途乐旅游 许可证号:L-HUN-01200 湘ICP备18021764号
技术支持:张家界旅游团